yl6809永利官网谢锋现任北京吉芬时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也是第一位被巴黎时装工会邀请的中国设计师。他所创立的JEFEN(吉芬)品牌是中国著名的女装品牌之一。
“中国近些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和优秀青年服装设计师,他们拥有足够的才华成为世界级的设计师。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设计师都是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我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之一便是为这些年轻后学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平台,让他们可以在此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华。”谢锋说,营造环境,培养世界级的设计师,这也将是中国服装设计行业承前启后、走向世界的一项重大工程。
1984年,谢锋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在新成立的服装设计专业任教。那时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刚刚起步,老百姓对于服装设计基本上也没什么概念,“当时的百货大楼几乎只卖布料。”谢锋说,自己给学生上课也只是参考国外的教材,对服装设计的理解也谈不上深刻,因此一直有些“心虚”,“总感觉有些误人子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女性的服装慢慢从黑蓝灰走向了潮流。深圳作为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在当时也是引进、开创、传播流行时尚的前沿阵地。有一年,谢锋带着毕业班的学生到深圳实习,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一位日本留学回来的港商,“他建议我去日本深造,一方面我早有这个想法,另一方面正好我之前也学过日语。”1989年,谢锋东渡日本,到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接受了两年系统的服装设计学习。
初到日本,谢锋立即感受到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巨大差距,“我记得到日本后脖子总是仰着的,因为那儿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谢锋依然记得,当年他在国内的工资一个月大概是70元人民币,日本的一碗面大约在三四十元之间,“不敢吃,太贵了!”他坦言,他们那一代的留学生是很苦的。
起初,谢锋也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生活。1990年他荣获日本第二届青年设计师大赛金奖后,由于奖金丰厚,日本文部省也为其提供了可观的奖学金,日本一家企业也看上了他,邀请他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到公司担任设计工作,并且每个月支付其十几万日元的工资。“我的经济也变得宽裕了,也就更能安心地学习和研究设计了。”
1990-1999年,谢锋在日本NICOLE公司任设计师,其间还担任过香港公司总经理等职。
2006年10月1日,吉芬品牌被选入巴黎时装周,谢锋也由此成为中国在巴黎时装周作发布会的第一人
在日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谢锋对时装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艺术是把物质变为精神,时装是把精神转化为物质。”他说,评价服装设计的好坏,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场合以及具体的人,是没有意义的。同时,他也认识到了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偏差,“直到今天中国的服装教育都留有后遗症。比如,它把美术和工艺分离开来,偏执地认为画画就是服装设计,而国外更注重工艺。服装设计学院和艺术学院是有区别的。”此外,在日本NICOLE公司工作的经历,不仅让其对服装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市场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为其后期成立自己的设计师品牌做了准备。
“出国时间太长,一直想找机会回来,也是想以专业所长报效祖国。”谢锋说,正好当时国家纺织部有意成立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并向他发出了担任总设计师的邀请,于是谢锋决定辞去日本的工作。可由于这家国营的服装设计公司,前期筹备时间太长,“习惯了高效率工作的我,实在等不及了”,于是他创办了自己的品牌,也就是现在的吉芬,也算是实现了自己作为设计师的梦想。
吉芬成立时正赶上中国服装行业飞速发展的年代,而当时国内自主品牌很少,服装设计才刚开始起步,站到“风口”的吉芬,获得了高速发展。吉芬第一家店开在北京赛特购物中心,紧接着第二家店开在“燕莎”,到了2006年,短短数年就开了18家店,销售额达到五六千万元,这在当时已经非常高了。“我们当时在赛特的店面只有十几平米大小,一个月的销售额却高达100多万元,应该是当时中国最高坪效的了。”谢锋回忆,当时还有许多学设计的人专门到吉芬的店门口观摩、学习。
不过,吉芬也遭遇过短期的“水土不服”。谢锋说:“有一次我们的售货员对我讲,谢老师,您设计的裤子卖不出去。我就问她为什么卖不出去。她回答说,因为顾客反映说裤子太瘦了。我说,怎么太瘦了,顾客穿上去不是蛮好看的嘛?她又说,人家里面还要穿一条毛裤的。”说完,谢锋笑了。随后,他依据国人的生活习惯,对吉芬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整改进,很快就得到市场的反馈,销售额又开始大幅提升。这件事让谢锋意识到了国内对时装、时尚的理解,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设计师品牌,从初创至数年后吉芬设计在国内已经有了相对较高的知名度。不过谢锋认识到,一个设计师品牌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不能只局限在国内市场,而应该有更大的格局。他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跟乔治?阿玛尼比肩,这也是他给自己人生确定的终极梦想。
2006年10月1日,吉芬品牌被选入巴黎时装周,于巴黎卢浮宫举办成衣发布会,谢锋也由此成为中国在巴黎时装周作发布会的第一人。
“巴黎时装工会当年希望中国设计师参与巴黎时装周,于是到中国物色设计师,可能是觉得我比较合适,便向我发出了邀请。”创业成功的谢锋也正好想圆自己的梦想,于是以此为契机,远赴巴黎发展。
“伟大的设计师需要伟大的消费者。”谢锋说,设计师好的设计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接受,他的创造力就会被遏制。巴黎是众所周知的世界“时尚之都”,它在时尚界的地位就像是好莱坞在演艺界的地位,全世界的设计师们都聚集在这里学习、交流时装设计。谢锋相信,那里有他成长所需要的土壤。
早在2005年,谢锋就到了巴黎,随后在巴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吉芬也开始在当地销售自己的服装。刚到巴黎,这座城市似乎很欢迎他的到来,巴黎的时尚界、媒体界都表现得很热情,诸多主流媒体都用了“中国设计师终于踏上巴黎红地毯”等标题对谢锋的到来做了报道。
在巴黎的那几年,谢锋身上一直带着浓浓的“中国设计师”的身份印记。这让他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随着几场品牌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他和吉芬迅速在巴黎打响了知名度。2006年吉芬成为“时装之都十大热销品牌”,其国际品牌形象渐渐巩固。随着谢锋形象及名字的不断曝光,在巴黎街头,他经常会被人认出来。这样的经历,令他记忆犹新。
2008年,谢锋回国时惊喜地发现,中国服装行业已经涌现出很多规模型企业。“可以说,2006-2008年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吉芬在中国失去了几年发展的黄金时间。”谢锋语气中带有几分遗憾。而作为服装消费大国的中国,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更适合吉芬设计品牌的规模化发展,于是他决定再次“调转船头”,回国发展。
回国后,谢锋坚持把意大利深厚的时装文化与中国人的穿着习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时尚、高贵的文化品位。对服装设计执着的追求,让他们不断前行,创造新成绩。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的服装服饰工作中,吉芬分别获得领导人服装设计工作、领导人服装样衣制作工作、领导人服装工作等三项大满贯奖项,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自1999年创建以来,吉芬专注于为30-45岁之间的自信、知性、优雅的职业女性提供时尚服饰,期间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无奈,为了让大众审美理念得以提升,谢锋也曾伤透了脑筋,但最终多年的积累、坚持和独到的设计管理理念,成就了现在的吉芬品牌。
如今的吉芬进入国内市场已经18个年头,在国内中高端女装领域已建立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也成功树立了国际品牌形象。但谢锋坦言,竞争压力丝豪没有减轻,作为时装品牌,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被淘汰,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00-2012年是吉芬的高速成长期,2012年以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吉芬也进入了调整转型期,“我们现在正以二次创业的决心,重新出发。”谢锋说,在社会高速发展阶段成长起来的企业,存活下来的很少,有些商业模式只适合特定的历史阶段。“钱不那么好挣”后,很多与吉芬同步发展起来的企业,如今纷纷淡出了服装市场,而吉芬还在向着“百年老店”前行。
“我们也在转型。目标客户的定位已调整到30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审美被培养起来了,消费观念也比较开放。其消费习惯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说不愿买太贵的衣服,但买的件数不少。”谢锋表示,他们也在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运用新零售概念开发了线上线下同行零售模式。“吉芬都是自营店,不搞加盟,人员、管理各方面压力都很大。”
紧跟时代步伐,谢锋当前还在带领吉芬探索新的“服装定制”商业模式。“我们的定制,区别于以往巴黎的高级定制,风格不讲究奢华,也不过分强调其作为身份象征的存在。我认为让人穿得更有个性,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更多地体验到设计带来的快乐,这三者的综合就是定制。”有人说,定制当下已是夕阳产业,但谢锋很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说,我们的定制,价格不一定那么昂贵。以前买10件衣服,以后我可能用这个价钱享受定制一套服装,能感受到参与定制其中而带来的快乐。“我认为这将是革命性的。”
“适应新产业环境是当前所有服装公司都面临的一个巨大课题。”谢锋说。吉芬也必须顺势而为,寻求新的发展,困难和挑战很多,但吉芬有多年的行业积累,也有众多优秀设计师资源,将在不断的创新中继续追梦前行。
谢锋表示,每个时代设计师都可能有一次机遇。20世纪70年代以前意大利主要给法国做服装加工,很少有知名品牌。后来随着人工费提高,服装加工业衰落,迫使他们必须依靠设计来提升附加值,“阿玛尼”等国际品牌因此顺势崛起。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用历史眼光来看,这也是设计师的一次机遇。
互联网和电商的诞生,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填平了“信息鸿沟”,消费者的审美水平大幅提升,促使设计师们必须与时俱进,发挥更大的创意空间。“大师的产生是站在消费者的肩膀之上的。只有伟大的消费者才能造就出伟大的设计师。”而另一方面,对年轻设计师而言,进入行业的门槛降低了,现在只需在网上注册一家店即可展示、销售自己设计的服装。
另外,互联网和电商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扁平的大众化的一个市场,同时也打压了创意设计的利润空间。而设计本身又具有专有属性,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整体上利润就被削薄。加上抄袭之风的盛行,使得设计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尊重。这对服装设计师以及服装行业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常感慨,当下对中国设计师而言,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谢锋说。
多年来,中国服装已经开始在世界服饰舞台上崭露头角。不过,在谢锋眼中,近来中国整体服装设计水平似乎又回到了2000年前后的“原点”。“原因就是,在市场上创新设计不能带来相对可观利润,创意文化行业就无法蓬勃发展。”同时,谢锋也指出,中国服装设计影响力不大,但市场影响力很大,正因此才使得国外许多品牌都纷纷到中国来开店,搞市场推广。“市场,也能反过来刺激本土设计水平的提升。”谢锋说,另一个让他感到欣慰的现象是,现在中国许多服装院校的老师,还有不少年轻设计师,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他们有更完备的知识结构和国际视野,“不可否认,我们的服装设计教育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谢锋说这些年他到大学当评委,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交流,总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有好学生是一回事,优秀学生毕业后能够成功融入商业社会,并且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获得成功,则是另外一回事。”谢锋表示,每当看到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每天为设计那些特别便宜、缺乏设计感的衣服而浪费着自己的才华,就有些惋惜。
为了适应国内外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谢锋和吉芬一直都在极力寻求改变。谢锋表示,当初自己立下的“用设计改变服装,用创意改变中国”的这颗初心,即使环境再艰难也不能变。
作为一个设计师,谢锋无疑是成功的。不仅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还斩获了一系列的国际国内荣誉,包括被BAZAAR男士评选为品位成功双重领袖;被《》评为引领巴黎时装周、主导亚洲风的来自中国的设计师,当选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年度精锐榜”十大设计名师等等。谢锋表示自己接下来除了继续陪伴吉芬开创新的辉煌,最希望能给年轻的设计师们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承前启后”,在他看来,这远比他个人的成功更有价值。
“吉芬也将借助他们的才华、优秀创意,获得进一步发展。”他说:“吉芬是中国时装的见证者,也志在必得下一个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