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6809永利官网在涪陵,有一位“绣娘”不仅靠着“涪州刺绣”技艺从下岗女工成长为旗袍绣花坊老板,在网上揽活年赚近百万元:开办公司,实现年生产总值500万元;还创办起一所绣花职业培训学校,培养出更多的“涪州刺绣”手工制作者,带动多个家庭实现创业增收,推动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涪州刺绣”技艺的传承壮大。她就是涪陵区人大代表、绣花一族品牌代言人、重庆绣花一族服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胡华芳。
“绣花”“手艺人”是她的标签。她守初心,绣幸福,涪陵区绣花一族职业培训学校落户龙潭镇群星村新村路50号,促进“涪州刺绣”与民间文艺融合,推动传统技艺振兴,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涪州传统刺绣艺术是古涪州民间手工之一,集传统文化、民间风俗、地域特征于一身,是蜀绣的一个分支。其特点在于保留蜀绣技艺的同时,结合用双手推动缝纫机的非遗技艺,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涪州手推绣是当下刺绣行业中的朝阳产业,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汉服、旗袍、服装绣补等领域,是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时尚的结合,展现出非遗创新与创业的无限可能,是非遗技艺融入智慧生活的具体体现。
今年44岁的胡华芳中专毕业后到涪陵一家麻纺厂从事纺织工作。2007年,夫妻双双下岗让她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小就看着妈妈纳千层底,为鞋面绣花的胡华芳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绣花,此时她萌生出以针线为破损衣服绣花赚取生活之资的想法。于是,她重拾绣花技艺,白天在路口接单,晚上在灯下织补,维持着家庭生活。2010年9月,购进一台电脑、一台手推绣机,胡华芳成立了一家刺绣微型企业。
从最初在家绣,到在繁华地段租占地仅9平方米的门面……胡华芳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历经五年,她的绣品开始被世人认可。她也从下岗后的困窘中走出来,每天有了二三百元的收入。“那段时间,我就有种‘捡钱’的感觉,一天收入二三百元,非常开心。这也让我加倍地忙碌,不知不觉中感冒咳嗽,睡不好,整个人都萎靡不振。”去医院检查,医生当即给她开出了住院通知。“看了胸片我才知道自己病得很严重,可是刚有起色的企业和身体状况让我难以取舍……”最终,胡华芳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22天,很多顾客慢慢流失了。
出院后,胡华芳走路都像是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她强撑着身体做刺绣,挽住仅有的一个客户。胡华芳心想:“以我现在的体能,只能维持住这一个客户。但是有了一个客户就会有更多客户,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凭着这个信念,她坚持了下去。
刺绣是个相当花时间的工作,有时一幅绣品需要绣上一两个月,胡华芳知道仅凭一人之力,做不了多少绣品。同时身体已经给她报警了,今后她在工作上再也不敢像从前那么拼命了。而市场上会刺绣、能做私人定制服饰刺绣的人却寥寥无几,她想招绣工却招不到人,就创办了涪陵区绣花一族职业培训学校,通过培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解决用工需求。
“大家注意,我们插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地嵌进去,有的学员错误的做法就是这样贴上去,贴上去会显得我们插针很厚,既费线又费工效果还不好……”走进涪陵区绣花一族职业培训学校,胡华芳正在授课,她针对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讲解,实用又满含智慧,很受学员欢迎。学员们踩着手推绣机,灵活地在底稿上进行推绣。“师父教的不仅系统而且专业,在绣花细节的处理上让我收获非常大。”胡华芳新收的徒弟肖文凤说。
胡华芳从一名“绣娘”成长为培训学校校长,特殊的经历让她有了很多实践案例和实战经验,在给学员指导作品时经常是一针见血,精准到位。不少学员是看到了她的作品慕名而来。
全职宝妈肖文凤已经在家七年。“带娃中充满了焦虑和压力,我不想在带娃、挣钱上做选择题。学成后,我想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实现我既带娃又有收入的愿望。”肖文凤说。
自来西安的90后李艺,从事互联网工作超10年,学门手艺自己创业的想法愈加浓烈。“我通过网络平台多家对比,最终找到师父学习涪州刺绣。计划学成后开一家大社区改衣绣补店,相信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也有学员愿意留在胡华芳的公司务工,杨飞艳就是其中之一。喜欢汉服的她早前就预订了胡华芳的课程,学完汉服制作后马上投入了涪州刺绣的课程学习。“我非常喜欢汉服,计划学成后在师父的公司工作,用涪州刺绣来点缀汉服的美。”杨飞艳说。
自2013年开办培训学校以来,胡华芳已累计培训学员4600多名,覆盖29个省、市,其中有创业者1600余人。
在创业之初,胡华芳用政府发放的4.4万元微型企业创业补贴作为启动资金,使她的创业之路渐行渐稳。“在创业路上,相关部门得知我缺场地,不仅两次解决我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还持续让我到多所高校深造,使我创办企业的能力得到提升,给了我发展壮大的信心,让我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单打独斗到规模化发展,熬过了小微企业存活不过三年的阵痛。真的很感谢他们的帮助。”谈到创业之路,胡华芳充满感激之情。
近年来,胡华芳参加了由涪陵区委、区政府、区工商联、区妇联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导师辅导、培训交流等培训,依托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积极对接市场、拓展产业链,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胡华芳的企业先后获“重庆市十佳创新小微企业”“涪陵区知名商标”称号。累计获得专利6项、商标18个。公司带动5千余人就业,其中带动20多名残疾人就业。累计捐赠扶贫救助资金31万元,为学员提供免费食宿费用超10万元。胡华芳的代表作《白鹤梁》刺绣画和《武陵山·铜墙铁壁》刺绣画被《巴渝民间文艺地图》刊物收录,她为四川美术学院绣的《线述》亮相于中国时装周发布会,她的作品被带到法国巴黎时装周参展。她个人先后荣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涪陵工匠”“重庆市十佳双创明星”“巴渝巧手”、涪陵区第五届拔尖人才、最美助残志愿者、十年之星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为此,涪陵区启动“非遗+巾帼创业创新”进程,对胡华芳及其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希望胡华芳等民间艺术家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各相关单位充分发挥优势,集聚资源、集成政策,联动合作、搭建非遗文化融合发展平台,在提高非遗产业特色、擦亮技艺名片上持续用力,让非遗传承人的创业梦想变为现实;广大非遗传承人要深入挖掘非遗的人文价值,苦练技艺,提高本领,凝好文化“魂”,让非遗传承欣欣向荣,并要做好传帮带,大力培养传承人,让涪陵的非遗“活下去”“火起来”。
“在与刺绣相识相知的过程中,我已将保护和传承涪州刺绣融入生命,我通过涪州刺绣、周边产品研发、乡村文旅体验、文化沉浸研学+乡村驿站的乡村特色产业链发展模式,让传统手工艺为乡村赋能,带动更多有梦有才的手艺人传承经典、创造价值。”胡华芳说,她已扛起了更大的责任。今后,将以培训学校为阵地,以公司为舞台,用针作画,让涪州刺绣这一传统技艺在中华大地上绽放璀璨芳华。(记者 袁晓露)